建议用 Firefox 85+、Safari 14+、Edge 87+ 浏览
我的文章 我的评论 我的书评 我的知乎*
书单 书讯 书评
需求知识体系 特性 用例 统一用例方法 用户故事 需求工具
业务建模 UML OOD
敏捷知识体系 敏捷方法 敏捷问答 敏捷工具 敏捷评论 敏捷资源
业务模式 需求模式 架构模式 设计模式 大道至简:实话设计模式 Web 应用架构模式
.NET Java JS 笔记
Amazon* ITPub* Martin Fowler* 教程
需求分析需求模型非功能需求业务需求分析
SpringJSF
> 需求 > 用例 > > 需求 > 用例 >
在线/11

统一用例方法:UML与敏捷需求实践

阅读数:148.7K
基本历史原版内容简介作者简介下载
目录
第 1 章 产品与需求工程
1.1 产品、系统与软件
1.2 需求
1.2.1 需求的种类
1. 按来源分
2. 按目标范围分
3. 按性质分
1.2.2 常用需求表示法
1. 特性
2. 用户故事
3. 用例故事
1.3 需求工程
1.3.1 需求的重要性
1.3.2 主要的内部需求干系人
1. 产品经理
2. 产品设计师
3. 需求分析师与业务分析师
4. 交互设计师
5. 项目经理
1.3.3 需求过程
1. 需求开发
(1)需求提取
(2)需求分析
(3)需求定义
(4)需求验证
2. 需求管理
1.3.4 需求质量
需求的质量属性
1.4 小结
第 3 章 用例基础
3.1 用例简介
3.2 什么是用例
3.3 用例文本范例
3.4 用例名称
3.5 用例简述
3.6 范围与类型
3.7 用角与干系者
3.7.1 主用角
3.7.2 辅用角
3.7.3 其他干系者
3.7.4 Actor的译法
3.8 层级
3.8.1 概要目标层
3.8.2 用户目标层
3.8.3 子功能层
3.8.4 Why/How关系
3.8.5 粒度是否存在
3.9 交互流
3.9.1 前态
3.9.2 后态
3.9.3 触发事件
3.9.4 基本流
3.9.5 基本写作技巧
1. 明确主语
2. 聚焦动作的目的或意图
3. 控制步骤的粒度
4. 少写条件判断
5. 非顺序流的写法
6. 步骤编号
7. 如何说明时间
3.9.6 辅助构造
1. 块
2. 命名步骤
3. 注释
3.9.7 扩展流
3.9.8 流控制保留词
3.10 用例编写的常见错误
3.11 小结
第 4 章 UML基础
4.2 动态图
4.2.1 用例图
1. 主体
2. 用角
3. 用例
4. 用角与用例的关系
5. 用例关系
(1)包含关系
(2)扩展关系
(3)泛化/继承关系
4.2.2 活动图
1. 控制流
2. 分区
3. 对象流
4. 事件与信号
4.2.3 序列图
1. 生命线
2. 消息
3. 组合框
4.3 静态图
4.3.1 对象图
4.3.2 类图
1. 分析类
2. 基本画法
3. 关联关系
4. 继承/泛化关系
5. 依赖关系
4.3.3 包图
4.4 扩展机制
4.4.1 关键词
4.4.2 版型
4.4.3 约束
4.4.4 扩集
4.5 小结
第 5 章 业务需求分析
5.1 分析流程概述
5.1.1 主要任务
5.1.2 主要角色
5.1.3 主要工件
5.2 确定业务边界
5.3 业务用角分析
5.3.1 抽象的角色
5.3.2 提取业务用角
5.3.3 业务用角的属性
5.3.4 业务用角图
5.4 提取业务流程
5.4.1 分析业务用角目标
5.4.2 重点业务用例图
5.4.3 与系统用例的区别与联系
5.4.4 业务用角用例图
5.4.5 特殊的业务用例
5.4.6 核心业务用例包
5.5 业务流程分析
5.5.1 业务流程实现
5.5.2 UML建模
1. 业务活动图
第①步:初始化
第②步:画主流
第③步:画支流
第④步:画异常流
第⑤步:画对象流
2. 业务工员与装备图
3. 业务序列图
第①步:初始化
第②步:画基本流
第③步:画补充流
5.6 业务对象分析
5.6.1 领域分析与建模
5.6.2 基本步骤
5.6.3 主动对象建模
5.7 业务模型分析
5.7.1 模型的结构与组织
1. 业务用角包
2. 业务用例包
3. 业务对象包
5.7.2 业务模型评审
5.8 小结
第 6 章 系统需求分析
6.1 分析流程概述
6.1.1 主要任务
6.1.2 主要角色
6.1.3 主要工件
1. SRM
2. 用例模型
3. 特性集
4. 常用的需求文档
6.2 确定系统边界
6.2.1 术语澄清
6.2.2 BoS与BoB的联系与区别
6.2.3 一个常见的误解
6.3 用角分析
6.3.1 主辅用角
6.3.2 提取用角
6.3.3 用角属性
6.3.4 用角图
6.4 提取用例
6.4.1 直接分析用角目标
6.4.2 从业务模型中提取用例
6.4.3 由系统发起的用例
6.4.4 组织用例包
6.4.5 提取用例不同于传统功能分解
6.4.6 特性列表
6.5 用例分析
6.5.1 设置基本属性
6.5.2 画动态图
1. 建模策略
2. 活动图
3. 序列图
6.5.3 编写交互脚本
第①步:写后态
第②步:写前态与触发事件
第③步:编写最简基本流
第④步:列举扩展项
第⑤步:填写扩展点
第⑥步:充实扩展流
第⑦步:脚本汇总(检查与完善)
6.5.4 补充包含与扩展用例
1. 扩展用例脚本
2. 被包含用例脚本
3. 用例关系改进
6.5.5 用例评审
6.6 用例模型分析
6.6.1 模型的组织
6.6.2 何时算完成
6.7 NFR分析
6.7.1 主要内容
6.7.2 补充需求规约
6.7.3 数据需求与领域分析
6.8 系统需求模型评审
6.9 小结
第 7 章 两个故事
7.3 用户故事的优点
7.3.1 优点一:对话优先
7.3.2 优点二:适宜做计划
7.3.3 优点三:推迟确定细节
7.3.4 其它优点
7.4 用户故事的缺点
7.4.1 缺点一:不完整
7.4.2 缺点二:不正规
7.4.3 缺点三:不鼓励建模
7.4.4 缺点四:不可追溯
7.5 小结
Open all
---------------
Close others


<帮助> <全部评论> 共 0 个主题 0 条评论 (bookuucm) 知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