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帮助
|
更新
|
排行
|
联系
建议用 Firefox 80+、Safari 11+、Edge 87+ 浏览
关于
悟道
读书
问答
工具
需求
设计与建模
敏捷开发
软件架构
模式库
人物
案例库
编程
咨询
培训
快链
站长介绍
我的服务
客户评价
联系方法
我的程序人生
敏捷问答
敏捷 FAQ
UML FAQ
Use Case 问答
UML 工具
用例工具
服务简介
咨询项目
私教服务
所有问答...
我的知乎*
服务简介
UML 建模
统一用例方法
经典设计模式
敏捷迭代开发
所有课程...
私教服务
我的文章
我的评论
我的书评
我的知乎*
书单
书讯
书评
需求知识体系
特性
用例
统一用例方法
用户故事
需求工具
业务建模
UML
OOD
敏捷知识体系
敏捷方法
敏捷问答
敏捷工具
敏捷评论
敏捷资源
软件架构师知识体系
架构模式
zxweb 框架
业务模式
需求模式
架构模式
设计模式
大道至简:实话设计模式
Web 应用架构模式
.NET
Java
JS 笔记
Amazon*
ITPub*
Martin Fowler*
教程
敏捷评论
我的速写
评潘氏软件方法
评潘氏软件方法
需求分析
需求模型
非功能需求
业务需求分析
用例评论
用例问答
用例资源
用例图书
用例文章、讲义和案例
统一用例方法 UUCM
用例模版
UUCMTool
UML 评论
UML FAQ
UML 问答
OOAD/UML 图书
UML 工具
OOD 原则
Scrum
XP
UP
Taij/BP
敏捷 FAQ
业务分析模式资源
需求用例模式资源
设计模式资源
.NET 开发笔记
.NET 问答
ASP.NET
Spring
JSF
JS 评论
JS 快参*
Speaking JavaScript*
Exploring ES6*
jQuery API*
系统设计与建模论坛*
开发过程论坛*
项目管理论坛*
Tutorials Point*
>
需求
>
用例
>
>
需求
>
用例
>
在线/40 登录/0
统一用例方法:UML与敏捷需求实践
阅读数:56.1K
基本
历史
原版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下载
作者
:张恂
发表日期
:2006-10-10
当前状态
:草稿
SName
:
bookuucm
模板
:treeview2
更新日期 2021/1/25 16:19:16
2020-9-20 第 2 章“敏捷需求方法”网页版基本完成。
2020-5-11 更新了全书目录。
2020-4-17 添第 1 版
参考文献
;更新了
“序言”
。
0.5 2017-7-27 添
“业务分析流程”
。
0.4 2006-10-10
0.3 2005-04
0.2 2004-04
0.1 2004-01-03
书名
统一用例方法:UML与敏捷需求实践
作者
张恂
ISBN
978-7-5124-2988-8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4/1
购买此书
京东
|
当当
版次
1
页数
304
本书重点介绍了通过采用基于
统一建模语言(UML)
和
用例(Use Case)
建模的“统一用例方法”,开展业务分析(包括业务流程与业务对象分析)与系统需求分析(以功能需求为主)的基本方法、流程、步骤与技术。通过可视化的 UML 图形(如用例图、活动图、序列图和类图等 6 种图)与基于规范模板的用例交互脚本有机结合,既可以“化繁为简、抓住本质”,又能够保证产品需求描述具有足够的精准度,从而弥补了传统敏捷开发仅采用用户故事的许多不足。
本书主要适合各类软件研发团队中与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工作相关的产品(或项目)经理、业务与需求分析师、产品与交互设计师、架构师等中高级技术(或技术管理)人员阅读,同时也推荐希望成为专业软件工程师的普通开发人员以及大专院校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与教师阅读。
张恂,资深软件需求专家、面向对象技术与敏捷开发教练,长期从事现代软件工程与敏捷方法、对象技术的应用开发、咨询、培训和推广工作,具有近 25 年软件开发与管理的丰富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功底。自 1998 年起开始研究、实践和传播基于 Use Case、UML 建模的需求分析方法和技术,并于 2003 年提出了继承与整合主要用例流派的“统一用例方法”。近 20 年来服务的客户包括通信、银行、保险、证券、税务、外贸、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等多个软件开发与信息化领域。曾在国内知名专业期刊或网站上发表了《驳 UML 三大硬伤论》、《浅论阴阳太极与 UML 建模》、《建立敏捷统一过程框架》、《统一用例方法的研究》等多篇文章。
下载"UUCM-Chap2-Sample-20200605"
(第 2 章“敏捷需求方法”样章,30 页)
下载"UUCM-Chap4-Sample-20200525"
(第 4 章“UML 基础”样章,41 页)
下载"UUCM-Chap7-Sample-20200529"
(第 7 章“两个故事”样章,22 页)
目录
网页版前言
序言
第一版勘误表
第 1 章 产品与需求工程
1.1 产品、系统与软件
1.2 需求
1.2.1 需求的种类
1. 按来源分
2. 按目标范围分
3. 按性质分
1.2.2 常用需求表示法
1. 特性
2. 用户故事
3. 用例故事
1.3 需求工程
1.3.1 需求的重要性
1.3.2 主要的内部需求干系人
1. 产品经理
2. 产品设计师
3. 需求分析师与业务分析师
4. 交互设计师
5. 项目经理
1.3.3 需求过程
1. 需求开发
(1)需求提取
(2)需求分析
(3)需求定义
(4)需求验证
2. 需求管理
1.3.4 需求质量
需求的质量属性
1.4 小结
第 2 章 敏捷需求方法
2.1 敏捷开发述评
2.1.1 敏捷体系
1. 敏捷价值观与原则
2. 敏捷方法流派
3. 敏捷实践(做法)
4. 核心敏捷实践——迭代开发
2.1.2 敏捷需求实践
2.2 敏捷的产品设计
2.2.1 产品需求文档
怎样写好PRD
2.2.2 产品模型
2.2.3 交互设计
1. 交互设计的难点
2. 目标和用例驱动的交互设计
2.3 统一的敏捷需求流程
2.3.1 太极建模口诀
1. 由外而内
2. 层次分明
3. 动静结合
4. 逐步求精
2.3.2 业务分析流程
第①步:确定业务边界
第②步:分析业务用角
第③步:提取业务流程
第④步:分析业务流程
第⑤步:分析业务对象
第⑥步:组织业务模型
第⑦步:评审业务模型
2.3.3 系统需求分析流程
第①步:确定系统边界
第②步:分析用角
第③步:提取用例(或特性)
第④步:分析用例
第⑤步:组织用例模型
第⑥步:分析非功能需求
第⑦步:评审系统需求模型
2.4 小结
第 3 章 用例基础
3.1 用例简介
3.2 什么是用例
3.3 用例文本范例
3.4 用例名称
3.5 用例简述
3.6 范围与类型
3.7 用角与干系者
3.7.1 主用角
3.7.2 辅用角
3.7.3 其他干系者
3.7.4 Actor的译法
3.8 层级
3.8.1 概要目标层
3.8.2 用户目标层
3.8.3 子功能层
3.8.4 Why/How关系
3.8.5 粒度是否存在
3.9 交互流
3.9.1 前态
3.9.2 后态
3.9.3 触发事件
3.9.4 基本流
3.9.5 基本写作技巧
1. 明确主语
2. 聚焦动作的目的或意图
3. 控制步骤的粒度
4. 少写条件判断
5. 非顺序流的写法
6. 步骤编号
7. 如何说明时间
3.9.6 辅助构造
1. 块
2. 命名步骤
3. 注释
3.9.7 扩展流
3.9.8 流控制保留词
3.10 用例编写的常见错误
3.11 小结
第 4 章 UML基础
4.1 UML简介
4.1.1 简史
4.1.2 用途
4.1.3 基本内容
4.1.4 UML工具
4.2 动态图
4.2.1 用例图
1. 主体
2. 用角
3. 用例
4. 用角与用例的关系
5. 用例关系
(1)包含关系
(2)扩展关系
(3)泛化/继承关系
4.2.2 活动图
1. 控制流
2. 分区
3. 对象流
4. 事件与信号
4.2.3 序列图
1. 生命线
2. 消息
3. 组合框
4.3 静态图
4.3.1 对象图
4.3.2 类图
1. 分析类
2. 基本画法
3. 关联关系
4. 继承/泛化关系
5. 依赖关系
4.3.3 包图
4.4 扩展机制
4.4.1 关键词
4.4.2 版型
4.4.3 约束
4.4.4 扩集
4.5 小结
第 5 章 业务需求分析
5.1 分析流程概述
5.1.1 主要任务
5.1.2 主要角色
5.1.3 主要工件
5.2 确定业务边界
5.3 业务用角分析
5.3.1 抽象的角色
5.3.2 提取业务用角
5.3.3 业务用角的属性
5.3.4 业务用角图
5.4 提取业务流程
5.4.1 分析业务用角目标
5.4.2 重点业务用例图
5.4.3 与系统用例的区别与联系
5.4.4 业务用角用例图
5.4.5 特殊的业务用例
5.4.6 核心业务用例包
5.5 业务流程分析
5.5.1 业务流程实现
5.5.2 UML建模
1. 业务活动图
第①步:初始化
第②步:画主流
第③步:画支流
第④步:画异常流
第⑤步:画对象流
2. 业务工员与装备图
3. 业务序列图
第①步:初始化
第②步:画基本流
第③步:画补充流
5.6 业务对象分析
5.6.1 领域分析与建模
5.6.2 基本步骤
5.6.3 主动对象建模
5.7 业务模型分析
5.7.1 模型的结构与组织
1. 业务用角包
2. 业务用例包
3. 业务对象包
5.7.2 业务模型评审
5.8 小结
第 6 章 系统需求分析
6.1 分析流程概述
6.1.1 主要任务
6.1.2 主要角色
6.1.3 主要工件
1. SRM
2. 用例模型
3. 特性集
4. 常用的需求文档
6.2 确定系统边界
6.2.1 术语澄清
6.2.2 BoS与BoB的联系与区别
6.2.3 一个常见的误解
6.3 用角分析
6.3.1 主辅用角
6.3.2 提取用角
6.3.3 用角属性
6.3.4 用角图
6.4 提取用例
6.4.1 直接分析用角目标
6.4.2 从业务模型中提取用例
6.4.3 由系统发起的用例
6.4.4 组织用例包
6.4.5 提取用例不同于传统功能分解
6.4.6 特性列表
6.5 用例分析
6.5.1 设置基本属性
6.5.2 画动态图
1. 建模策略
2. 活动图
3. 序列图
6.5.3 编写交互脚本
第①步:写后态
第②步:写前态与触发事件
第③步:编写最简基本流
第④步:列举扩展项
第⑤步:填写扩展点
第⑥步:充实扩展流
第⑦步:脚本汇总(检查与完善)
6.5.4 补充包含与扩展用例
1. 扩展用例脚本
2. 被包含用例脚本
3. 用例关系改进
6.5.5 用例评审
6.6 用例模型分析
6.6.1 模型的组织
6.6.2 何时算完成
6.7 NFR分析
6.7.1 主要内容
6.7.2 补充需求规约
6.7.3 数据需求与领域分析
6.8 系统需求模型评审
6.9 小结
第 7 章 两个故事
7.1 用户故事简介
7.2 两个故事比较
7.2.1 生命期
7.2.2 完全性
7.2.3 粒度
7.2.4 用途
7.2.5 与用例简述比较
7.2.6 偏等价性
7.3 用户故事的优点
7.3.1 优点一:对话优先
7.3.2 优点二:适宜做计划
7.3.3 优点三:推迟确定细节
7.3.4 其它优点
7.4 用户故事的缺点
7.4.1 缺点一:不完整
7.4.2 缺点二:不正规
7.4.3 缺点三:不鼓励建模
7.4.4 缺点四:不可追溯
7.5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其它资源*
Open all
---------------
Close others
<帮助>
<全部评论>
标题
*
当前为
添加
状态
用户
*
密码
*
验证码
*
(带
*
号为必填项,
内容不能为空
,含空格限 500 字;不支持 HTML|XHTML 标记,支持
XTag
)
评论
查看 | 添加
相关链接
需求知识体系 RBOK
统一用例模板
用例资源
需求专家与名著
评潘氏软件方法
《中式太极敏捷》
其它图书
首页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方法
| © 2005-2021
张恂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17521号-2